世界记忆遗产上新了!我国三项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手机版亚博

记者9日从国家档案局获悉,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三项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包括本次会议入选的3项在内,我国迄今已有17项档案文献遗产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成都茶文化的古老韵味

要了解成都,一定不能错过成都的茶馆。“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现存于成都市档案馆,这些档案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完整保存了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不仅全方位记录了近代成都老茶馆的活色生香,更反映出茶馆与城市的共生共融,以及茶馆文化滋养的人文精神。

入选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与成都老茶馆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料,有手稿、业务文件、图表、照片、印刷品等,共6345件。该组档案文献反映了老茶馆日常经营、行业管理、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多元功能,是研究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发展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成都通览》记载,1909年,成都街巷有516条,茶馆就有454家。档案中,1929年“四川省会警察局”的统计表显示,当时成都的茶馆已达641家。

成都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世纪初期至上半叶,成都平原由农耕经济向商品经济逐步转型,档案反映出茶馆作为小商品经济的代表,在城市经济转型浪潮中稳步发展。

今天的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100万。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茶馆也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锦江畔的望江楼下,浣花溪边的花丛间,文殊院的树荫里……2万多家茶馆与城市脉搏共振,融入城市肌理。

“余生很长,何事慌张”,这是成都高新区铁像寺水街的陈锦茶铺立于戏台边的两句话,传递着“天府之国”遇事不惊、从容不迫的人文精神。

人们在成都太古里大慈寺内的茶社喝茶。

在成都茶馆兴盛的100多年里,这种精神已自然地融入城市的骨血。无论周遭环境如何紧张忙碌,只要走进茶馆,端起茶碗,便如同坐上了一叶无形的扁舟,茶香氤氲中,便能从容地看山河大地,听鸟鸣猿啼,安稳、笃定地前行。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记录徽州家庭历史传承

黄山,古称徽州。徽州之美,不仅有壮美景观黄山,更有蕴藏在黄山脚下历史悠远的徽州文化。“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讲述了徽州家庭历史的传承,让人感受到徽文化岁月的印记。

走进安徽黄山市档案馆,翻阅一个家族,一部族谱,就像打开一段被封存的家族历史回忆。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是记录徽州民间社会千年来宗姓源头世系、人居环境、族规家训、名人传记、财产权属、艺文著述等的民间档案。本次黄山市档案馆申报的档案共427部、2235册,涵盖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宗姓档案,是徽州(黄山)地区以宗姓文化为基础构建官府、氏族、乡绅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原始记录,反映了“汉字文化圈”国家、地区的宗姓文化,是历史研究的珍贵档案。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历经沧桑,讲述着古老而永恒的故事。档案反映了徽州氏姓、氏族长达千年,遍布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

明代《新安黄氏会通宗谱》。

在清代汪氏家谱中,包含汪氏族训十条,涉及了孝父母、友兄弟等,优良的家风家训通过家谱代代传承,对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意义,对后世有着激励作用。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不但记载了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了与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这次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印刷技艺世代相传,为藏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有一座古老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是我国藏族聚居区三大印经院之一。走进印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木质经版。这些经版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藏文,是制作经卷的重要工具。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

该院的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复杂、分工精细、管控严格,在人类雕版印刷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数百年来,在古木、烟墨与酥油相杂的浓浓暗香中,德格印经院的一代代工匠用精湛的技艺将经文雕刻在木板上,再通过制墨造纸、印刷工艺等环节,将经文制作成册。每一本经卷都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拍摄的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

目前,全院完整保存雕版档案325520块,包括古印版和画版,主要雕刻于18至20世纪中旬,囊括了十一世纪以来的各类重要藏文经典文献,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印经院现存雕版版材采用致密坚硬的桦木,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复制木刻。

闻名的《甘珠尔》就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名工匠雕刻5年,才完成全书的印版刻制工作。正是有了这些精细的印版,许多重要的藏民族文化内容才流传下来。

在德格印经院,工人按照传统做法清洗、保养院藏雕版。

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便收藏于德格印经院中,还有稀世珍本《汉地佛教源流》和早期医学名著《四部医典》以及最古老版本《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等都收藏在此。

科普:何为“世界记忆”?

什么是“世界记忆”?什么样的档案文献才可以成为“世界记忆”?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等六项。

“世界记忆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文献保护项目,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播,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每两年评审一次。

《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项目的主要名录。

世界记忆项目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这两个名录主要收录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而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

《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是2008年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建立的地区级文献遗产名录,其所收录的文献项目均由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审核评定,每两年评选一次。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就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根据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的规定,文献遗产原则上应首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然后才能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国际名录。

30多年来,我国一直积极开展世界记忆项目的申报、宣传和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我国17项档案文献遗产

2010  本草纲目

2010  黄帝内经

2010  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16-19世纪)

2012  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

2012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2014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2016  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

2016  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

2016  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

2016  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

2018  四部医典

2018  南侨机工档案

2022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

2022  中国贵州省水书文献

2024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

2024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

2024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委员会网站、中国档案网)

编辑丨朱韵耀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