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方 贯古今——十年间海上丝绸之路焕发新生机-手机版亚博

这是一条通达八方的路,这是一条贯连古今的路。

回望历史,漫长无垠的海上丝绸之路记录了东方香料、丝绸、瓷器对西方的巨大吸引力,也见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西方人士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所带来的文明交流。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2013年10月3日,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与同年9月7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一带一路”,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十年间,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历史走进了现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蔚蓝的海洋上带来了更多关于共同繁荣的故事,续写着文明交融的佳话,验证着丝路国家休戚与共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筑牢共同繁荣之基

高铁在田间呼啸而过,沿线群众满怀期待。“很平稳”“很舒适”,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近期试乘雅万高铁列车时兴奋不已。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这条承载着当地民众联通和繁荣梦想的高铁10月2日正式启用,学生期待它缩短上学通勤的时间,餐馆老板期待它带来更多客流……在西爪哇省省长卡米勒看来,高铁开通后不仅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将以可持续的方式惠及下一代。

印尼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但能够切实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红利的国家远不止印尼。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爱琴海岸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一度破败不堪,大批船东弃港而去,而转变发生在中国企业来到之后。如今的比港,新桥吊矗立在集装箱码头边,不停歇地从靠泊的大型船只上装卸货物……随着业务稳步增长,比港已跻身全球前三十名集装箱大港。

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安东尼斯·阿佩吉斯说,比港发展充分彰显了希中合作共赢,一方面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比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优势,希中双方的企业和员工都从中受益。

在太平洋岛国斐济,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为当地增加就业、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已吸引230余家中国制造企业、35家商业配套企业在泰投资,累计为泰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在斯里兰卡,中斯携手共建的科伦坡港口城令当地工程师桑吉瓦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座从海上崛起的城市承载着科伦坡的未来。”

计利当计天下利。在东亚中心(基金会)执行主任纳西姆·马哈茂德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生动体现了中国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承诺。他说,十年间,中国为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贸易和经济合作付出了不懈努力,帮助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推动了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

搭建文明交流之桥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静静伫立着“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和敬献。这块石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随船带至锡兰,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数百年前,石碑见证了文明交流的历史佳话;今天,中斯联合考古树立起文明交流新的丰碑。

印度洋的海风拂过,椰树沙沙作响。来自中国的考古专家无暇顾及身边的景色,正忙着和斯方同行一起,弓着身子在泥土中寻找历史的痕迹。近年来,中斯专家在斯多地开展联合考古。仅是对北部贾夫纳地区阿莱皮蒂遗址的调查发掘,就发现中国陶瓷残件600余片,时代多为北宋晚期,从中不难窥见近千年前繁盛的丝路商贸往来。

中国专家在柬埔寨吴哥展现妙手回春般的文物保护技术,令一片断壁残垣的周萨神庙重现往日光彩;心怀“四海为家,哪里有文物损坏,就去哪里干活”的中国工匠为遭遇地震的尼泊尔九层神庙“疗伤”;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考古人员共同探寻深埋在沙漠下的塞林港,唤醒被湮没的丝路记忆;来自中国和希腊的专家学者就两国最早“大学”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开展对话,讨论中国与希腊古典文明;渴望学习中国功夫的喀麦隆人法布里斯·姆巴在当地孔子学院的帮助下前往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和中医;中国和埃及举办文化年活动,开展涵盖文化艺术、图书、青年教育等各领域交流活动100余项,文化交流达到新高度……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过去十年间,中国和共建国家谱写着一篇又一篇文明对话的华美乐章,在交流互鉴中共创属于新时代的文明繁荣。

扬起命运与共之帆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不久,时任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访华。他以“美好”形容海上丝路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自从中国具有冒险精神的远洋帆船第一次开通了两国间的航路以来……这个古老的国家发出她的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亚洲的许多文明曾有过美好的作用。”

近60年后,时任印尼国会议长的马祖基·阿利耶见证了中国发起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他看来,今日之中国已成为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全球重大问题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遵循“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交往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思想理念体现在今天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在内的每一份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之中。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所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重要的国际共识,同时也是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肯尼亚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带动其他国家塑造一个更有益、平等和包容的国际体系的又一个机会,参与共建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证明了这一倡议作为全球治理和发展新前沿的作用。

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千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的纽带。过去十年,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赢,在文明交融中共同进步,乘着命运与共的大船破浪前行。未来,世界期待着共建“一带一路”在新起点上扬帆远航,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留下更多壮丽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文 | 新华社记者朱瑞卿、侯鸣、杨喆、黎华玲、张天朗、胡冠、汪奥娜、余谦梁、孙楠、车宏亮、于帅帅

编辑 | 梁健婷

相关阅读

"));
"));
网站地图